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上海腾拔质构仪再次助力苏州大学发表关于微针的国际期刊论文

上海腾拔质构仪再次助力苏州大学发表关于微针的国际期刊论文

更新时间:2025-04-17点击次数:416

近日,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中科院二区,影响因子IF=8.5)发表了题为"A Deferoxamine-Loaded Microneedle Patch Enhances Healing of Radiation-Induced Skin Injury: Potential Involvement of Ferroptosis"的研究性论文。在该论文中,研究人员利用上海腾拔Rapid TA+国产质构仪用于测定微针的机械强度。这是2023年上海腾拔质构仪助力苏州大学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Functional Biomaterials》(Q2,IF:4.8)发表了题为"Fabrication of Black Silicon Microneedle Arrays for High Drug Loading"的研究论文后,再次助力发表关于微针的国际期刊论文。

辐射诱发的皮肤损伤(RSI)在伤口护理方面是一项重大挑战,这是因为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包括氧化应激增强、血管生成受损以及再上皮化延迟。转录组分析显示,在受到辐射后,与铁死亡途径相关的基因会发生显著变化。在本研究中,我们引入了由负载去铁胺的丝素蛋白水凝胶制成的微针(SF+MNs+DFO),以抑制铁死亡。SF+MNs+DFO 展现出了最佳的机械性能和药物释放动力学特性。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使用 SF+MNs+DFO 治疗辐射诱发的皮肤损伤时,炎症、氧化应激和胶原蛋白沉积有所减少,从而加速了组织再生并减少了瘢痕形成。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SF+MNs+DFO 通过降低体内游离亚铁离子(Fe2+)的浓度来抑制铁死亡,进而减少了活性氧(ROS)的生成和脂质过氧化。免疫荧光研究进一步证实,在使用 SF+MNs+DFO 治疗的辐射诱发皮肤损伤中,新生血管形成增加,纤维化程度降低,这表明组织修复得到了增强。SF+MNs+DFO 不仅能抑制铁死亡,还能促进血管生成和组织再生,为辐射诱发的皮肤损伤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总之,负载去铁胺的丝素蛋白水凝胶微针实现了精准的药物递送、铁离子螯合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为治疗辐射诱发的皮肤损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上海腾拔质构仪再次助力苏州大学发表关于微针的国际期刊论文

在该研究中,使用质构仪(Rapid TA+,上海腾拔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对微针的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将微针固定在探头上,然后使探头以 一定速度的沿轴向移动。当微针的针尖接触到平台时,测量施加在微针阵列上的力。应力 - 应变曲线表明,作用在微针上的力随着位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每根微针所受力保持在 0.098N以上,未观察到力的突然下降,这表明载药微针在受压过程中发生的是弯曲而非折断。HE染色结果显示,微针具有足够的机械硬度,能够穿透表皮层和真皮层。

上海腾拔质构仪再次助力苏州大学发表关于微针的国际期刊论文


参考文献:Kai Tian et al. A Deferoxamine-Loaded Microneedle Patch Enhances Healing of Radiation-Induced Skin Injury: Potential Involvement of Ferroptosi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5.



服务热线

021-54397372

15618141270

15300622190

添加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