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上海腾拔质构仪相关论文:三叶超微粉酸奶制备工艺及品质特性

上海腾拔质构仪相关论文:三叶超微粉酸奶制备工艺及品质特性

更新时间:2024-12-27点击次数:181

近日,亳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研究人员在国内期刊《安徽工程大学学报》发表了题为“三叶超微粉酸奶制备工艺及品质特性"的研究论文。在该论文中,研究人员利用上海腾拔Universal TA质构仪测定了酸奶的凝胶强度、脆性、稠度和粘度指标

摘 要: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干燥的桑叶、杜仲叶和荷叶进行预处理,以获得的200目三叶超微粉、乳粉、糖为主要原料研制三叶超微粉酸奶,并对其品质进行研究,为桑叶、杜仲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以感官评价、质构分析、酸度为指标,优化三叶超微粉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产品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性能、黏度、稠度、乳酸菌数进行测定,评价产品品质。优化结果为:乳粉添加量12%、糖添加量8%的条件下,桑叶粉添加量为0.04%、荷叶粉添加量为0.06%、杜仲叶粉添加量为0.04%,菌种添加量为0.4%,43℃发酵12h,4℃冷藏后熟6h,得到成品。此时产品质构黏度为92.41g/sec,稠度为347.9g/sec,酸度为102°T,乳酸菌数为2.8×106CFU/mL,总黄酮含量为15.7μg/mL,对DPPH·的清除率为33.1%,对ABTS+·的清除率为25.06%,对O-2 ·的清除率为26.7%,表明三叶超微粉酸奶产品品质较好,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制得的酸奶黏稠适宜,色泽均匀,口感细腻,酸甜可口,具有dute的桑叶、荷叶和杜仲叶的清香味和乳酸香味。


1、酸奶质构分析

对酸奶的品质进行分析时,以感官评价为主,质构仪能够对样品特性进行数据化的表达,因此结合质构特性对酸奶进行综合评价更能反映酸奶的品质特性。用质构仪对三叶超微粉酸奶的坚实度、稠度、黏度等展开具体的质构分析。选用反挤压装置(P/BE)探头,触发点负载为10g,探头进入距离为30mm,测前、测中、测后速度均为1mm/s。

当酸奶单次下压,探针继续下压时会穿透试样表面进入酸奶内部,这时会有一个显著的大峰,峰代表了凝固酸奶的凝胶强度;出现此峰值时的位移代表表皮脆性,可表征凝固型酸奶表皮易破裂程度;曲线正面积代表样品的稠度,数值越大,样品就越稠;负面积是探头返回时,凝固型酸奶在其破碎后对探头返回运动的抵抗作用,可以表征酸奶内部紧致度;数值越大,样品的阻力越大,黏度也是样品黏稠度的一个标准。


2、测试结果

菌种添加量对三叶酸奶稠度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如图4所示,菌种添加量对三叶酸奶黏度和酸度的影响如图5所示。由图4、5可见,酸奶的稠度随着菌种添加量的增加先增高后降低,在菌种添加量为0.4%的条件下,最大稠度为322.77g/sec;随着菌种量的不断添加,感官评价逐步升高后降低,菌种添加量为0.4%的条件下感官评价最好;酸奶的酸度值随着菌种的添加量不断增加而持续上升,当菌种的添加量为0.4%时,酸奶的酸度达到了102°T,当接种量为0.5%时,酸度过高,口感过酸,且黏度和稠度值均在逐渐下降,因此综合考虑,三叶酸奶的zuijia菌种添加量为0.4%。

上海腾拔质构仪相关论文:三叶超微粉酸奶制备工艺及品质特性


参考文献:董 琪等,三叶超微粉酸奶制备工艺及品质特性。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23年



服务热线

021-54397372

15618141270

15300622190

添加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