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上海腾拔质构仪助力华南农业大学在Aquaculture发表关于鲤鱼的研究论文

上海腾拔质构仪助力华南农业大学在Aquaculture发表关于鲤鱼的研究论文

更新时间:2025-10-28点击次数:90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研究人员在国际水产期刊《Aquaculture》(Q1,IF:3.9)发表了题为“Decoding the gut-microbiota-muscle nexus: Multi-omics integration reveals mTOR driven flesh modulation in rice-fish co-cultured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的研究性论文。在该论文中,研究人员利用上海腾拔Universal TA研究型质构仪用于测定鲤鱼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和胶粘性等指标。

稻鱼共生系统(RFCS)可提升水生动物的肉质品质。然而,这一现象背后的作用机制目前仍知之甚少。为此,本研究对稻鱼共生系统与传统池塘养殖系统(TPS)中的环境因子、环境微生物群、鲤鱼(Cyprinus carpio)肠道微生物群、转录组学及肌肉代谢组学展开了对比分析。与传统池塘养殖系统(TPS)相比,稻鱼共生系统(RFCS)中的鲤鱼生长速度更快,且其肌肉的营养成分、口感及风味均更优。这些优势与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显著激活密切相关,该通路的激活可促进蛋白质、脂质及糖原的合成。此外,稻鱼共生系统(RFCS)中鲤鱼肠道微生物群的 13.33% 来源于环境微生物。该系统内鲤鱼的肠道微生物群致病性更低,且能产生更多作为 mTOR 激活剂的短链脂肪酸(SCFAs)。不仅如此,曼特尔检验(Mantel Test)与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结果显示:稻鱼共生系统(RFCS)环境中较低的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水平,不仅与养殖水体及鲤鱼肠道内微生物群致病性的降低相关,还会伴随鲤鱼血液中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的升高,以及肌肉中 mTOR 信号通路的增强。综上,这些数据表明,“微生物 - 肠道 - 肌肉轴" 在提升稻鱼共生系统(RFCS)中鲤鱼的生长性能与肉质品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结果将深化对水生动物与稻田环境间生态互作关系的理解,为稻渔共生系统的高效利用及进一步优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上海腾拔质构仪助力华南农业大学在Aquaculture发表关于鲤鱼的研究论文

在质地方面,与传统池塘养殖系统(TPS)组相比,稻鱼共生系统(RFCS)组鲤鱼肌肉的硬度、咀嚼性和弹性均显著更高(P < 0.05)(图 1H)。气味与味道带来的感官体验共同决定了水产品的风味评价。如图 1J 所示,相较于传统池塘养殖系统(TPS)组的肌肉样本,稻鱼共生系统(RFCS)组样本对 W5S、W1W 和 W2W的传感器响应值更高(P < 0.05)。与传统池塘养殖系统(TPS)组相比,稻鱼共生系统(RFCS)组鲤鱼肌肉的鲜味、甜味和醇厚感更浓郁,同时苦味、酸味和涩味更低(P < 0.05)。


上海腾拔质构仪助力华南农业大学在Aquaculture发表关于鲤鱼的研究论文

图 1 稻鱼共生系统(RFCS)对鲤鱼(Cyprinus carpio)生长性能及肉质品质的提升作用(A)生长性能;(B)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C)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分析;(D)肌肉代谢物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E)差异代谢物(DMs)火山图;(F)差异代谢物(DMs)分类分析;(G)糖、脂质及氨基酸的差异表达;(H)肌肉质构分析;(J)肌肉电子鼻与电子舌响应分析。


参考文献:Yinglin He, et al. Decoding the gut-microbiota-muscle nexus: Multi-omics integration reveals mTOR driven flesh modulation in rice-fish co-cultured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Aquaculture, 2025



服务热线

021-54397372

15618141270

15300622190

添加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