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上海腾拔质构仪助力西南科技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发表关于绵羊肉的论文

上海腾拔质构仪助力西南科技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发表关于绵羊肉的论文

更新时间:2025-09-16点击次数:20

近日,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与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在国际期刊《BMC Genomics》(IF:3.7)发表了题为"Untargeted metabolomics analysis reveals comparative meat quality of different muscles and the impact of Saline-alkali land feeding on Dolang sheep (Ovis aries)"的研究论文。在该论文中,研究人员利用上海腾拔Rapid TA国产质构仪用于测定绵羊肌肉的剪切力。

通过测定羊肉常规营养成分及关键品质指标,研究发现:多浪羊腿肌(LM 组)的总氨基酸含量和粗蛋白含量较背最长肌(LD 组)分别低 15.45% 和 12.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莎车县多浪羊(BS 组)的粗脂肪含量较巴楚县多浪羊(WS 组)低 54.45%(P<0.05),而 pH 值则高于 WS 组(P<0.001)。采用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羊肉代谢物进行检测后发现,代谢物的强相关性表明 LD 组与 LM 组在核苷酸代谢和能量产生方面存在差异。BS 组中代谢物的下调与糖代谢增强相关,而该组中肉碱衍生物的上调则与脂肪酸代谢及转运相关。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不同饲养环境下这些差异表达代谢物的代谢活性变化。两组间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嘌呤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等代谢通路,这些通路与羊肉的粗脂肪含量和 pH 值密切相关。本实验专门针对多浪羊品种,探究了不同饲养条件的影响,其结果为优化养殖策略、提升羊肉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羊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凸显了精细化养殖环境管理对改善羊肉品质的重要意义。

上海腾拔质构仪助力西南科技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发表关于绵羊肉的论文

图1 多浪羊不同部位肉品质分析 * 差异显著(P<0.05);** 差异极显著(P<0.01)

腿肌组(LM 组)的总氨基酸含量(TAA)低于背最长肌组(LD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腿肌组的粗蛋白含量(CP)显著低于背最长肌组,差异ji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之相反,腿肌组的熟肉率显著高于背最长肌组,差异ji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尽管腿肌组的粗脂肪含量(CF)、游离脂肪酸含量(FAA)、失水率、剪切力及 pH 值均高于背最长肌组,但这些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背最长肌组与腿肌组在灰分含量及肉色评分方面也无显著差异(图 1)。


参考文献:Asma Anwar, et al. Untargeted metabolomics analysis reveals comparative meat quality of different muscles and the impact of Saline-alkali land feeding on Dolang sheep (Ovis aries). BMC Genomics, 2025



服务热线

021-54397372

15618141270

15300622190

添加微信

返回顶部